新疆马兰基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自治州境内,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之一,有较多军事遗迹,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经典名录。
说到马兰这个地方,记住它的时间应该可以追述到70年代中期,那时候的传播媒体就是半导体收音机,在播音员的核试验新闻播报中让我对它有了深深地记忆。
随着学识的增长,了解到马兰基地它位于新疆库尔勒市境内,是中国首座核试验基地,也是中国核武器的摇篮,曾经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神秘地方。它目前的正式称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
马兰基地与江苏省面积相当,紧贴罗布泊西端。关于它的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20世纪1958年秋,我国核武器试验基地创始人之一,张蕴玉将军带领部队来到这里,看到此地虽然渺无人烟,却有着美丽的马兰花,于是就取名马兰。说法二:著名的将军诗人张爱萍大将,给这儿起了个极富诗意的地名一马兰,就此而得名。它象征着从事核试验的人们像马兰花一样,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戈壁,美化大漠。
从此,中国的地图上,便有了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名。
马兰军博园是二十世纪我国“两弹”(原子弹和氢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和部队三线指挥中心及后勤基地。它位于新疆巴州和硕县那音克乡境内。1996年7月30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暂停核试验,红山军博园也早于1998年就正式退役,移交给和硕县管理和使用。这个从前总是披着一层神秘面纱的中国核武器”摇篮”,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名录,2013年被确定为: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年代的红山,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少数牧民在这里放牧。由于这里的山体呈现出赭红色,人们就管它叫红山。从此,这里便成了军事禁区,中国核试验研究所的代名词。
1958年,63650部队(即马兰部队)进驻和硕县,开始了大规模的国防建设,和硕成为我国重要的核试验指挥中心和研究基地,诞生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作为我国“两弹一星”诞生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两弹”元勋程开甲、邓稼先等10位院士和29位将军,组建起了中国精干有效地核自卫力量,留下诸多国防将领和核科学家工作与生活的足迹,原基地司令部大楼、政治部楼、将军住宅楼、警卫连营房、部队电影院、基地第三招待所等重要的居所和工作场馆军事遗迹至今仍保持了原主体风貌,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时代纪念意义、政基地活动不可多得的近代军事文化旅游基地。
瞧一这砖式结构楼,就是当年的红山基地生活住区政委家属楼。半个世纪过去了,虽然房屋有些破败模样,但依旧显示出它昔日威武的架式。
遗址最高点的”蛙鸣山”景观,是此地一绝。据说,这里的山峰有的像鹰、有的像青蛙、企鹅,那些山石也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马兰核武基地,其实分为三大部分。它的核心部分是红山核武器科研中心;生活区就是距红山基地不足40公里的马兰基地;试验场,则是远在300公里外的罗布泊。
马兰红山军博园等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交通、地理优势明显,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原生态、多样性和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是理想的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之地。
《微摄-摄影号》摄影:刘建阳\文字:梅雨纷飞
在路上 与您同行
这里就是红山试爆指挥中心旧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乃仁克尔乡。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21基地。此处基地是中国“两弹”试验基地司令部和研究所所在地之一。
2007年6月4日,公布为第六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经典名录。
2013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